featured-image

25 Manfred

引语

The stars are forth, the moon above the tops Of the snow-shining mountains. — Beautiful! I linger yet with Nature, for the night Hath been to me a more familiar face Than that of man; and in her starry shade Of dim and solitary loveliness, I learn'd the language of another world.

Lord Byron, Manfred

About

  • 嘉宾 杨婧仪
  • 副标题 ‘The lofty and the beautiful’ of something Manfred-like… —— Dostoyevsky, Notes from Underground

作品介绍

原著 拜伦诗歌

曼弗雷德是一个从小落落寡欢的人。青年时的他与自己的继妹安丝塔蒂相恋,而他却杀掉了她,于是他陷入深深的自悔之中。
他独自一人居于阿尔卑斯山上,唤来了七只精灵,渴求他们能使自己忘却一切。可这些精灵并没有满足他的愿望;他苦闷无比,企图从岩石上跳下自杀,却被别人阻止;他渴求着安丝塔蒂灵魂的原谅,却亦无效。他就这样,精神上受着极大的痛苦,内心永无平静。
这时,有恶魔来要求曼弗雷德屈服于自己,但是曼弗雷德这自我主义者回答道:

你没有比我更大的能力,你不能左右我。我所要的事都已做过了。我对于自己的苦痛甘心忍受着。心,本来就是自己的恶及苦痛的根源。你决不能引诱我,使我灭亡。去吧,现在,“死”在我的手上了,不在你的手上。

曼弗雷德以为“我”是绝对自足,毫不用他物相助成的。但在这样力说了罪或无罪只是“我”自己的事以后,曼弗雷德最终气绝身亡。
他蔑视宗教信仰,不屑于灵魂的救赎;他的灵魂最终不属于天堂,不属于地狱,只属于死亡本身。

序曲 舒曼

1829年,舒曼初读《曼弗雷德》,主人公对命运、宗教、科学等世间一切所表现出的蔑视,对一切反动势力表现出的不屈精神,以及对伪善的社会产生的深深失望在舒曼的内心唤起了某些共鸣。十九年后,当舒曼深受幻听之折磨时,他写下了这首序曲。舒曼为拜伦的这部诗剧写了十六段配乐,包括一首序曲和十五段合唱、重唱、朗诵伴奏和器乐间奏。其中最杰出的是它的序曲,可以说,这首序曲是舒曼最有才气的作品之一。

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于1885年完成了这部作品。他曾说过这是他最好的交响乐作品,并为之感到无比自豪。而1888年,他企图将之前谱的曲全部改编成类似于《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的音诗。然而最终他还是没有做出改动,流传至今的作品仍是最初的版本。
第一乐章 引子为交响乐的主题,是曼弗雷德的心理刻画。其中的“安丝塔蒂”是一个光明的形象,因此旋律幸福而真诚。而结尾却是十分悲痛的,此时的曼弗雷德思念他的恋人,处于无尽的痛苦和自悔中。
第二乐章 较为轻松,展现了“精灵们在瀑布水珠形成的彩虹中,出现在曼弗雷德面前“的景象。
第三乐章 曲调淳朴的牧歌。展现了“山中居民朴实的、贫困的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景象”之后,紧张而悲剧性的曼弗雷德主题突然打断了如歌的愉块音调,乐队中响起了钟声,又是充满了忧郁和悲伤的影象像在徘徊,牧歌的音调最后愈来愈弱,以至消失在远方。
第四乐章 生动地描绘了曼弗雷德出现在地狱中的场景。他在嘈杂的地宫中呼唤着自己的恋人,最终得到了宽恕。

Misc

Reference

Timeline

  • 00:00 Schumann - Overture Manfred, Op.115 - Zubin Mehta
  • 06:01 舒曼-曼弗雷德序曲的简要介绍
  • 12:30 第一幕的简要欣赏
  • 19:00 老柴-曼弗雷德交响曲的介绍
  • 20:12 Tchaikovsky - Manfred Symphony - 1. Lento lugubre, Moderato con moto, Andante
  • 36:34 第二乐章的欣赏
  • 41:01 第三乐章的欣赏
  • 45:34 第四乐章的欣赏
  • 48:56 杂谈
  • 53:48 歌剧第三幕尾声节选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