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image

24 Dimitri SCHostakowitsch

About

  • 主持人 陈子恒

BACH 与 DSCH

  • 音乐史上曾经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巴赫曾把他自己的名字,藏在《赋格的艺术》中作为一个动机出现。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动机刚出现了一次(一个乐章),巴赫就写不动驾鹤西去了,着实令人引发无穷的想象。
  • B A C H (in German) - bB A C B (in English)
  • 但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却不是这个 BACH 动机,而是另一个更魔性的 DSCH 动机。

Shostakovich

肖斯塔科维奇 (俄语:Дмитр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Шостакович,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前苏联时期俄国作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留在苏联,但同时也是当年少数名气能传至西方世界的作曲家,被誉为是二十世纪其中一位最重要的作曲家。

D S C H (in German) - D bE C B (in English)

第八号弦四

整体感受是一种阴冷的气息,虽然节奏上是稍轻快的三拍子,但是紧张的音程关系使得整个曲子的氛围谈不上轻松。乐曲中段是一提和二提交织在一起的对话,结尾处被第一主题打断。乐章结尾反复强调了一个新的动机(其实在中间出现过)
这个第八号弦乐四重奏基本上是连在一起的,第四乐章开头就是所谓的“叩门动机”。
版本 Borodin Quartet

第二次谴责

二战结束后,肖斯塔科维奇获委约在一场庆祝苏联战胜德军的胜利音乐会中发表一首新的交响曲(即《第9号交响曲》),而他亦本来属意像其他作曲家般,将《第9号交响曲》写成和前两首交响曲一模大规模,兼且加入人声的作品,就连斯大林亦热切期待他能写出比贝多芬《第9号交响曲》更宏大的作品,但最后出来的,却是一首近似海顿风格:编制小、演奏时间不长、气氛轻松愉快的作品。这明显和官方所希望的“大规模的胜利赞歌”相距甚远,结果种下遭苏共作第二次谴责的伏线。1946年,主张艺术作品要社会主义化的安德烈·日丹诺夫被斯大林任命为文化部长,便对各文化界进行大规模的整治。1948年2月,他的整顿延伸至音乐界。他藉穆拉德里的歌剧《伟大的友谊》作为借口,实际以形式主义的指控对当时多位举足轻重的作曲家进行批评。同年4月召开的苏联作曲家协会会议,最后变成批判大会。肖斯塔科维奇是其中一人,同时期被批判的还有普罗科菲耶夫、米亚斯科夫斯基、卡巴列夫斯基、舍巴林等,和第一次谴责的情况相同,肖斯塔科维奇绝大部分的作品被禁演;国家福利被收回;音乐学院的教职被中止。

第一号大协

  • 1959年,这部作品是献给大提琴家罗斯卓波维契,具有一种俄罗斯民族的黑色幽默。
  • 乐曲最终在定音鼓开始的尾声中以一个诙谐的滑音结束了。
    版本 Gautier Capuçon

中奏

  • 1975年7月完成,数周后老肖就与世长辞了。这部作品与贝多芬的14钢琴奏鸣曲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总体上是慢快慢的音乐结构。不过今天我们先听第二乐章,暂时没有太多涉及到《月光》的部分。
  • 这部作品是比较典型的老肖晚年的风格,不过也没有特别新颖的手法,出现了很多之前作品的动机。
    • 赌徒(后注:中奏与赌徒有非常多的重合片段,可以比较着理解)
    • 洗衣歌
  • 第二乐章是辛辣而讽刺的色彩基调,情绪变化比较大,该乐章在非常寂静的动机中戛然而止。
  • 版本 Julian Rachlin

轶事

K465 的第一乐章中出现了 DSCH ,也许只是历史的一个小小的巧合。
版本 Alban Berg Quartett

Misc

Reference

BACH乐旨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SCH动机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BBC Radio 3 - Discovering Music, Shostakovich: Cello Concerto No. 1 (Op. 107)
Cello Concerto No. 1 (Shostakovich) - Wikipedia

TimeLine

  • 0:00.000 J.S. Bach - BWV 1080 - Art of the Fugue - Contrapunctus XIV
  • 1:38.470 引子
  • 3:29.196 Shostakovich - String Quartet No. 8 in C Minor, Op.110 - III. Allegretto - Borodin Quartet
  • 8:56.064 补充老肖创作大协的背景
  • 15:16.560 Shostakovich - Cello Concerto No. 1 in E-Flat Major, Op. 107 - I. Allegretto
  • 21:38.418 补充老肖创作中奏的背景
  • 26:05.049 Shostakovich - Viola Sonata, Op.147 - II. Allegretto
  • 33:54.521 结语
  • 35:26.827 Mozart - String Quartet K465 - I. Adagio Allegro

下载链接

featured-image

23 Organ

About

  • 嘉宾 张子筠

管风琴 Organ

管风琴作为建筑的意义,也许比作为乐器的意义更为人熟知。作为某种昂贵的室内装饰,它如今已是国内的音乐厅时髦的”标配”,即使事实上很少奏响,它的存在就已经意味着某种完整性。

然而,管风琴同时也是所有乐器中最孤独的一种。管弦乐和打击乐演奏者面对观众演奏,钢琴家侧身对着观众展示灵巧的双手。只有管风琴师在任何时候都背对着观众,独自面对着一盏孤灯下的谱台和成千上万根大大小小的音管。没有共同练琴的可能,极少合奏的机会,曲目也往往翻捡自故纸堆中。曾在德国求学的中国琴师马慧元在她的书中写道,”音乐响起的瞬间,人一生里的回忆和梦魇都在这个奇点里粉碎放射开,屋内、城里,人影渐渐模糊,所有的山峰、雪堆,连同我自己的存在,都黯然转成一种底色、一种气氛。风才是主角……”

尽管孤独至此,管风琴作为一种乐器却依然魅力不减。在众多同一时期产生的乐器中,它的结构至今变化最小。几百年的传统在层层键盘与踏板上延续,巍峨的音管彰显着某种永恒的品格。它还是拥有最为丰富的音色的单件乐器,除了它自有的“管风琴音色”以外,能够模仿长笛、双簧管、弦乐、小号甚至人声,再加上多层手键盘和脚踏板带来的可能性,它本身便可以取代一个乐队。

提到管风琴曲目,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巴赫。确实,巴赫是管风琴巴洛克年代的一个标志,那个年代的每个作曲家几乎都为管风琴写作。而在这一时期过后,随着音乐走出教会、走向世俗生活,人们对管风琴的关注程度迅速降低。在整个古典时期,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写给管风琴的重要作品。要等到大半个世纪以后,管风琴才迎来了它的复兴者——门德尔松。

Mendelssohn

门德尔松自己不但会弹琴,而且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琴师,他和巴赫一样,尤其以在管风琴上即兴演奏而闻名。他通过自己的巡演和创作,推动了浪漫主义时期管风琴的复兴。

门德尔松对管风琴的主要贡献是第 65 号的六首奏鸣曲,发表于 1845 年,被认为是仅次于巴赫的伟大作品。“奏鸣曲”这个词在这里并非指代古典奏鸣曲,而是和巴赫的用法一样,是指放在一起的一些不同形式的短篇,也许可以称为是组曲。熟悉门德尔松的管弦乐音乐的人,也许会在听到这些乐曲时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它们给人留下的印象和这位作曲家的其他作品完全不同,一点也不柔和、轻巧,而是那么庄严、宏大,有时带有一股虔诚、炽烈的激情。

Felix Mendelssohn - Organ Sonata No.1

在这些作品中,最常被演奏的是第一和第六首。第一首奏鸣曲为 F 小调。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乐章开头标记为 fortinissimo 的两组柱式和弦,让管风琴这个庞然大物发出令人悚然而惊的轰鸣。这种张力在之后复杂的多声部进行中继续发展,直到被标记为在另一个键盘上演奏的 mezzo piano 打断。随后,强与弱的乐段交替进行,仿佛一问一答,或者说是领唱与齐唱的交替,如此进行,直到乐章的结束。

Felix Mendelssohn - Organ Sonata No.6

第六首奏鸣曲为 D 小调,整体上是一首主题与变奏曲。它的主题来自于一首马丁·路德所写的圣歌。在这首作品的开头,我们可以听到这首圣歌最简单的形式,管风琴的弱奏沉静、安宁,仿佛诗班的合唱。

但紧接着,一连串十六分音符打开了变奏的序幕,随着速度加快,力度也在逐渐加强。抵达第四个变奏时,手键盘上已经成为飞速的快板,而脚踏板以极强演奏主题。这是一段难度颇高的段落,对于管风琴师来说,根本不可能通过音乐厅的返响来调节自己的速度,一切只能凭借经验。这段快板气势磅礴,令人惊叹。它最终在减七上戛然而止,熟悉的主题重新出现时,乐章最终在肃穆的歌声中走向了结束。

这首奏鸣曲的第二乐章是一段不长的赋格,第三乐章则是一段短小的、极为柔美的行板,它们的性格与第一乐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Felix Mendelssohn - Organ Sonata No.5

除了这些小调奏鸣曲,这组曲集中另有三首大调的作品,即第三、四、五首。它们的性格稍显温柔一些,旋律优美纯净。例如,第五首 D 大调奏鸣曲,它的引子以稍有些自由速度的行板开始,使用了 16 英尺的低音管,而不是通常的 8 英尺,音色十分宁静安详。即使在第二个乐段,转为小调下的 6/8 拍、稍稍加速之后,也仍然保持着一股纯真之气,脚踏板弱奏的顿音让它显得富有舞蹈性。

Franck

浪漫主义时期管风琴的另一位重要作曲家,是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弗兰克。弗兰克的一些管风琴作品有时会被用于在钢琴上演奏,事实上,他在音乐史上总是一个尴尬的角色:他是多年的管风琴师,却常常用钢琴写作,于是钢琴家嫌他太管风琴,管风琴家又嫌他太钢琴。不论此言是否准确,当我们将目光从门德尔松移到弗兰克身上时,最先感受到的又是再熟悉不过的“德法之别”:法国人弗兰克不要求管风琴具有多大的体量和多么厚重的声音,在他的手中,管风琴也可以拥有透明的织体和清澈的音色。他的 C 大调幻想曲第一乐章,甚至有着民歌般的旋律,清新悦耳,令人耳目一新。

Franck - Grande pièce symphonique Op.17

弗兰克对管风琴的使用别开生面,这也得益于在他的时代出现的管风琴制造技术的进步,甚至正是他所在地区的一架新管风琴的落成,在他漫长的低潮期后激发了他重新开始创作的动力。在他的时代,organ symphony这一曲式刚刚出现,他是这个形式的奠基者之一。他的管风琴交响曲与管弦乐队的交响曲具有相似的多乐章结构和复杂的内容。有的研究者认为,他的 Op.17 “Grande Pièce Symphonique” 是他后来的 D 小调交响曲的先声,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循环性结构,把谐谑曲嵌入慢乐章的写作手法,以及以同名大调结束的光辉的尾声。

Franck - Prélude, fugue & variation Op.18

弗兰克的前奏曲,赋格与变奏曲与之前的管风琴交响曲创作于同一时期。和另外两首以”前奏曲”作为组曲第一首的作品(前奏曲,圣咏与赋格,FWV.21;前奏曲,咏叹调与终曲,FWV.23)不同,它最早写在管风琴而不是钢琴上。尽管这首也常常被用于钢琴演奏,尽管钢琴也具有强弱易控制的优势,但它宏大、绵密的声音注定要在一个拥有保持音效果的乐器上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结语

除了门德尔松与弗兰克,同一时期为管风琴写作的作曲家还包括李斯特、圣桑、舒曼,以及不那么擅长写管风琴的勃拉姆斯。 Max Reger 紧随其后,而当进入 20 世纪,欣德米特、梅西安等人进一步扩大了管风琴的表达范畴,创造出了更丰富的色彩和表现力。在室内管风琴之外,电子管风琴的出现,方便了这种乐器的普及。这一古老的乐器,至今仍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下一次,当我们走进音乐厅,面对一整个墙面的“暖气片”——管风琴音管时,是否又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想象?

Misc

TimeLine

  • 0:00.000 J.S. Bach - Trio Sonata for Organ No.3, BWV 527 - II. Adagio e dolce
  • 1:53.744 引子
  • 8:20.000 Felix Mendelssohn - Organ Sonata No.1, Op. 65 - I. Allegro moderato e serioso
  • 13:35.677 Felix Mendelssohn - Organ Sonata No.6, Op. 65 - I. Chorale - Andante Sostenuto
  • 19:27.522 Felix Mendelssohn - Organ Sonata No.6, Op. 65 - II. Fuga. Sostenuto e legato
  • 22:13.106 Felix Mendelssohn - Organ Sonata No.6, Op. 65 - III. Finale. Andante
  • 24:58.732 Felix Mendelssohn - Organ Sonata No.5, Op. 65 - I. Andante
  • 27:11.715 Felix Mendelssohn - Organ Sonata No.5, Op. 65 - II. Andante con moto
  • 30:05.769 介绍弗兰克 背景音乐:Franck - 3 Chorales No.1
  • 31:07.622 Franck - Fantaisie in C major, Op. 16 - I Poco lento
  • 36:15.652 Franck - Grande pièce symphonique Op.17 - I Andantino serioso
  • 38:05.530 Franck - Prélude, fugue & variation Op.18 - I Prélude - Andantino
  • 41:57.245 结语 Franck - Prélude, fugue & variation Op.18 - II Fugue

下载链接

featured-image

1j Andante

About

本集是收集了此前的听众反馈,播放了一些听众推荐的曲目。

门德尔松三重奏

背景介绍

  • 门德尔松 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
  • 海菲兹 20世纪俄裔美籍小提琴家
  • 鲁宾斯坦 20世纪著名钢琴演奏家
  • 格雷戈尔·毕亚第高斯基

来源信息

老柴第一弦四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 II Andante cantabile

  • 《如歌的行板》这一乐章是柴可夫斯基把声音和技巧及情感巧妙融为一体的伟大音乐杰作。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听这一乐章时,曾为它流下眼泪。并说通过这一作品使他“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巴小奏

Sonata No. 2 in A Major, BWV 1015/III. Andante un poco - Instrumental

  • 这是第二首的第三乐章,小提奏出优美的旋律线,而钢琴发挥了独特的音色,干净而轻巧,营造出如梦幻般的意境。

Misc

TimeLine

  • 0:26.212 介绍门德尔松钢三
  • 3:17.671 Mendelssohn - Piano Trio, Op. 49 in D Minor - II Andante con moto tranquillo
  • 9:46.279 介绍老柴第一弦四
  • 11:43.345 Tchaikovsky -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 II Andante cantabile
  • 18:58.892 介绍巴赫小奏第二首
  • 19:53.823 Bach - Sonata No. 2 in A Major, BWV 1015 - III Andante un poco

下载链接

featured-image

9 Goldberg Variation (19-30)

About

  • 嘉宾 陈子恒
  • 这两期节目我们将交替听到弦乐三重奏版与钢琴版的哥德堡变奏曲

钢琴版本

我们听到的钢琴版,是古尔德于1981年录制的。古尔德演奏时总是同时哼唱乐曲。他也因演奏时所作出的各种奇怪的身体动作而闻名。古尔德坚持要坐在他父亲为他制作的一把折叠椅上才能演奏。当这把椅子已经十分残旧时,他仍然坚持要使用它。因此在他留下的录音中,可以轻易听到他的哼唱声和破旧椅子发出的吱吱声。

复调音乐

在巴洛克时期正是复音音乐开始兴盛的时候。如果作品中含有两条以上独立旋律,通过技术性处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音乐就叫做复音音乐。复音音乐的写作离不开对位法;对位法是在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对位法和和声的区别在于和声追求音的纵向合成,而对位法强调音的横向发展。

回到哥德堡变奏曲

由于这部作品融合了很多复调音乐的高超技法,因此演奏需要极高的技巧;可能是因其复杂性,这部作品长期不受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上半叶,女大键琴家兰多夫斯卡公开演奏并录音这部作品,才使得这部作品开始为人所知。之后,1955年加拿大钢琴家格伦·古尔德将其选作自己的第一张录音作品,古尔德对于这部作品的演绎是如此的深刻,以致今天哥德堡变奏被视为巴赫作品中最重要的变奏曲之一。

由于在巴赫的时代,作曲家们没有在乐谱上标记“渐强”、“渐弱”等符号的习惯,所以后人的演奏在强弱、缓急、节奏安排上主要是靠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音乐素养。这就造成了对同一作品,不同的演奏家演绎出的风格完全不同。我们可以听到,全曲两个不同器乐版本的演绎风格差异是巨大的;但也正是其不同的解读,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同的视角。

Misc

TimeLine

  • 0:00.000 aria
  • 3:06.101 intro
  • 3:19.792 var 19
  • 4:40.520 var 20
  • 5:37.129 var 21
  • 8:55.907 var 22
  • 9:59.177 var 23
  • 10:56.233 var 24
  • 12:06.187 var 25
  • 17:27.614 var 26
  • 19:20.226 var 27
  • 21:13.745 var 28
  • 22:17.306 var 29
  • 23:19.139 var 30
  • 25:11.368 aria da capo

下载链接

featured-image

8 Goldberg Variation (1-18)

About

  • 嘉宾 陈子恒
  • 这两期节目我们将交替听到弦乐三重奏版与钢琴版的哥德堡变奏曲

哥德堡变奏曲

  • 《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晚期的一部键盘作品,1741年出版。全曲32段,全部演出40-80分钟。

巴赫

  • 巴赫,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
  • 尽管他的音乐并没有开创新风格,但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
  • 代表作品
    • 勃兰登堡协奏曲,BWV1046-BWV1051
    • 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BWV846-BWV893
    • B小调弥撒,BWV232
    • 马太受难曲,BWV244
    • 哥德堡变奏曲,BWV988
    •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BWV1012
    •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BWV1001-BWV1006
    • 赋格的艺术,BWV1080
    • G弦上的咏叹调,原为BWV1068管弦乐组曲第三号 Suite No. 3 in D major 的第三乐章改编而成

卡农曲

  • 卡农,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卡农曲中的所有声部都模仿同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在这里中提琴紧接着奏出小提琴的旋律,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

Misc

TimeLine

  • 0:00.000 aria
  • 1:04.084 intro
  • 4:23.000 var 1
  • 5:45.148 var 2
  • 7:05.771 var 3
  • 8:38.972 var 4
  • 9:29.374 var 5
  • 10:05.813 var 6
  • 10:46.679 var 7
  • 11:52.279 var 8
  • 13:17.767 var 9
  • 14:02.115 var 10
  • 15:06.729 var 11
  • 16:00.450 var 12
  • 17:06.030 var 13
  • 20:13.786 var 14
  • 22:24.169 var 15
  • 25:00.106 var 16
  • 26:38.268 var 17
  • 27:33.174 var 18
  • 28:16.081 aria da capo

下载链接